太空堡垒HWR-00X怪兽歼击机-尾部机舱
今天来谈谈怪兽歼击机尾部机舱部分的制作过程
首先,对于怪兽主体尾部的机舱,看过相关动画的朋友肯定会记得那部分结构打开舱盖作为助锄支撑在甲板上,抵抗强大的后坐力,四门主炮齐射,一击打沉敌方母舰的场景,这个特殊的部分一方面承载着实际的助锄机构,另一方面包含着部分机构在内,实在也不知道叫什么了,所以我暂且称其为尾部机舱吧;
在原来的设定中,这部分是下图的样子(只在极小一部分有图)

制作过程中购入了万代出品的拼装版的怪兽,他的细节部分是下图这样的,于是这部分机构的设计制作就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首先是外部框架的制作,无非就是各种角度的搭板子,在这个尾部的外壳部分,第一次经历了各个面都是不同角度,搭建一个多边形,各种对不上,计算失误也是醉了……

在壳体完毕后,开始一点点制作里面的机构,这个过程持续的有点漫长……

总之,经历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后面的部分,这个过程没什么特别详细的介绍,无非就是不停的制作各种细节,方的圆的扁的,之前对于各类造型的尝试,这里都得以实践;

做完了机舱里面的结构,开始制作作为助锄的舱盖,在这个过程中参考了万代拼装的舱盖,做到了可以折叠扣上的效果,这也算是一种可动的尝试,但是……但是在后面说

扣上盖子以后还不错

整个舱盖和里面的机构部分,但是这时候,大家可能已经看出点问题,即使是打开的状态,这个舱盖和机舱之间为何离着这么近?我想这个问题只有拥有万代拼装怪兽,甚至后来的YAMATO出品VB6,万代DX合金VB6的朋友能够理解,这个舱盖的位置,如果作为舱盖可以开合,散热,没问题,如果单独作为助锄可能就要重新设计,但是又能盖上又能当助锄实在是有点难为这个舱盖……

说实话至今出品的完成品或者拼装品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在正常站立的情况下,这个地方甚至不能接地(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下超时空要塞0最后的初代怪兽放下这个舱盖做助锄的段落)从我的角度,很不幸我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后来我放弃了可开合的设计,拆掉这部分连杆,根据更实际的助锄,重新设计连杆部分,虽然从实用性角度讲,助锄总算有了个助锄的样子,但是作为一个大型GK,这个舱盖不再能合上……
下图就是开始重新制作的连杆

作为一个助锄,更加粗壮的结构和液压部分那也是必须的结构了,作为机械设计最主要的一个部分是你看到这些机械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他是如何运作的,至少我努力了,合不上我也没招了……这样才凑合能理解作为减少后坐力了,恩,强迫症

试想一下,左侧的最粗的液压油缸作为主炮减震的主要受力部分(按理说助锄不应该弯曲,在力的反作用力方向直线,不过为了照顾好歹他设计是可以开合的,也只能凑合了,技术帝军事迷请宽恕我的无能为力)右侧的部分机构负责整体结构的拉伸动作,保证舱盖的运作,这部分工作实在2015年8月的时候进行的。

而在2015年10月的时候,我又进行了一项蛋疼的工程,将整个机舱部分拆开,将所有机舱内的结构细节全部拆了下来,重新调整,补空,使用积木作为插口,确保所有零件都能很好的卡在机舱内;

如图所示,所有部分都独立拆开,然后可以完美的插回去,是的,只是像积木一样插回去就好

插回去的样子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很牢固,这个作品整个站立在那里的时候甚至不需要一滴胶水或者螺丝固定,只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插口制作只是插起来就可以了,而拆分这些零件的目的也是因为这时候开始考虑日后如果要翻模该怎么办了,顺便说下,下图这个机舱整个零件宽度有将近30厘米……我真不知道未来翻成实心树脂这个孩子整个会有多重……

这个机舱部分的连杆,在2019年又再次进行了调整,作为一个雕像类产品,不再考虑是否合上舱盖的问题,调整尾部舱盖的实际结构,增加细节和厚度,使他更具可信性。


重新调整液压杆部分的板子,以更有强度和延伸展开的方式设计,这样也更合理些。

关于机舱部分,基本就是这样了,敬请期待后续更新。